四、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
(一)认真落实法规标准。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电力需求侧管理等办法,加大宣传贯彻力度。结合省情实际,研究制定修改有关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制定修订一批节能标准,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居民消费品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制标准和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应用。(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健全完善经济政策。各级财政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研究对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的地区给予奖励。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规范和取消低效化石能源补贴。以中央财政扩大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范围为契机,加大全省向上资金争取力度。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用负担机制。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覆盖范围。及时梳理节能减排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发布税收优惠政策指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参与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和排放量计算方法,在相关条件成熟后,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根据我省实际,研究提出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有关意见建议。强化电价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按供热量收费。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构建污水、垃圾处理费价格形成机制并实施动态调整,具备条件的城市近郊区探索建立受益农户污水处理付费机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企业项目库,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业务,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促进有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进符合条件的环境高风险领域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绿色贷款财政贴息、奖补、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配套支持政策。(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银保监局、黑龙江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税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