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制定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省情,坚持先立后破,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将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调节性、支撑性电源转型。大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能够满足电力和热力需求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煤电规模。以节煤减煤为重点,深入实施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燃煤清洁化替代,开展天然气大用户直供,组织哈尔滨新区“煤改气”试点建设。到2025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4市散煤用量分别减少50%。(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为重点,提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无)的绿色原辅材料替代比例,持续开展源头替代、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综合整治。深化石化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开展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涉挥发性有机物物质储罐排查,除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外,按照国家要求,推动取消非必要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排放系统旁路。鼓励涂装类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统筹规划建设集中涂装中心、活性炭集中处理中心、溶剂回收中心。加强汽修行业、餐饮等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推进油船和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治理。到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溶剂型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15%,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降低20%。(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混错接管网改造、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不断提升污水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率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到2025年,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500公里,新增提标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