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升交通体系绿色发展水平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统筹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完善全国领先的轨道网、公路网、水运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力争达到97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内河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500公里。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稳步提高铁路客运比重,发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交通,持续推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逐步推动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货运系统,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货运系统。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到2025年,全省公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下降3个百分点。
推进交通设施绿色化、智慧化建设和改造。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快建设公路绿色服务区、绿色铁路站、绿色机场、生态航道及其他绿色交通廊道。统筹集约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桥位、土地、岸线等资源,打造复合型基础设施走廊,强化生态选线选址和生态保护设计,避让耕地、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建设以智能设施、车路协同、自主作业、智能决策等技术为特征的“智慧高速”“智慧港口”2个试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公众出行、物流运输等3个领域的智慧化升级,推进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3个网络建设。
加快交通工具绿色更新迭代。推广应用高能效、低排放的交通运输装备,促进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到2025年,除保留必要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车辆外,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占比100%,新增和更新巡游出租车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占比80%。加快氢能在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支持青岛港建设“中国氢港”。配合推进加气站、加氢站、标准化充换电站(桩)等公共设施建设,到2025年,建成公共领域充换电站8000座,充电桩15万个,建设不少于100座加氢站。
(三)加快城镇绿色化建设和改造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以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积极发展星级绿色建筑。不断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发展低碳建筑。深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稳步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亿平方米。2025年底,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40%以上。